“钢琴王子”李云迪凉了,时尚贝贝头条才知并非是“自毁前程”
新闻头条今日话题时尚贝贝头条讲述:随着大部分公众人物从神坛逐渐跌落谷底,“德不配位”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。
想必大家也发现了,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,人们对圈内公众人物的学历和品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如果被曝出了什么有违规定的事情,想要再在圈里赚钱,基本是不太可能了。
新闻头条时尚贝贝头条“钢琴王子”李云迪凉了,被多家官媒点名
当人们正在为在社那样煤气爆炸事故中受波及的同胞而担忧时,一条来自官媒的消息吸引了大家注意。消息的主人公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李云迪。
要不是看了后来报道中提到的涉事人员供认不讳,大家还真的希望这是一个误会。因为他自从走入观众视线,一直都是给人留下十分正直、努力、谦逊和有家教的正面形象。
事件之后,他被多家官媒点名。
侠客岛指出:琴键弹错了可以重来,人生道路可得认准黑白。
人民日报评:黑白琴键容不得黄,人生正道不容走歪,崇德守法,才有未来。
央视网评:跌落神坛完全是自作孽。
他的恩师在得知此事后深夜回应:很痛心很意外。
随后,中国音协取消了他的会员资格,中国演协对其进行从业抵制,四川音乐学院摘掉其工作室牌匾,并在回应中指出:违反师德零容忍。
一时间,他在短短一天不到的时间里,就感受到了从神坛跌落谷底的经历。昔日的“钢琴王子”彻底凉了。有人说,真的很难想象,如此自律的人竟然会犯这种错误。但真的是偶然吗?
看完教育经历,才知“德不配位”并非偶然
少年得志一举成名,星光灿烂一路长红,经此事件塌了人设毁了口碑。有人说,他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,就好像是一手好牌被自己打得稀巴烂,到了现在的地步是“自毁前程”。
但是,其实看完他的教育经历,才知道他并非是“自毁前程”,也才知“德不配位”并非偶然。笔者认为,他会凉凉,与其父母的教育理念和通识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。
首先,他的通识教育水平并不高
虽然我们肯定他在钢琴方面的天赋,但在通识教育上的水平,却让人捉急。曾看过一篇关于李云迪的报道,上面提到他经常每天坚持练琴超过10个小时,寓意是说他练琴刻苦。
但是细细品来,作为一名学生,讲那么多时间用来练琴,又能分给文化课多少时间?在文化课成绩很差的情况下,他很可能并未接受过足够的思想品德教育。
其次,他的父母教育理念有缺失
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,所以其父母就开始帮他朝着此方向发展,好在他自己也非常努力,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荣获重量级奖项,但是他父母却只看到了荣誉,未注重缺点。
在他本应该在学校安心读书时,父母过于重视他在艺术方面的发展,并未让他有足够时间去读书。这种教育理念让他逐渐开始适应学习生活中只有“艺术”。
所以笔者认为,没有任何“德不配位”是偶然的,往前推都是与其接受教育的经历有关,而他也并非是“自毁前程”,更是教育理念缺失下,带来的必然后果,应该被所有人重视。
其实大家不难发现,很多聪明的公众人物在成名后是会继续“学习深造”的,这样虽然会短暂影响事业,但从长远角度却可以带来更多回报,也很好的避免自己禁不住诱惑而“德不配位”。
为了避免公众人物出现“德不配位”情况,高考已经做出适当改变
多数公众人物是走高考的艺考路线被大家熟知的,所以严格管控高考中艺术生的综合能力,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,对此高考已经做出了适当改变。
相关部门明确规定,高校招生时对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进行提升。有了这个门槛,公众人物的思想品行教育也能被更多家长重视,避免教育缺失的情况出现,避免下一个李云迪出现。
写在最后:
看完李云迪的教育经历,才知“德不配位”并非偶然,他的前程被毁教育缺失要付很大的责任。如果当初他能多接受一些通识教育知识,如果当初他能多注意提升思想品德,或许就会与“德不配位”这个词毫无交集。但是没有如果,只希望未来的学生,可以在接受教育的路上,更注重综合发展,让负面教材去督促自己引以为戒。
新闻头条今日话题:你觉得李云迪会凉凉,都怪他自己吗?
下一篇:没有了
如果你觉得本站还不错,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支持一下噢,感谢!